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国典声音

第三届隶书展评审感言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2012-08-30程序员

 

第三届隶书展评审感言

毛国典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我有幸参加评审。我认为从整体水平来看较上届有很大的提高。本届展览有两大亮点。一是一批不知名的书坛新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起点高,在学习汉碑和简帛书方面基本功扎实,且在学习传统上功力深厚,对展览准备充分,创作态度认真,无论从作品设计、形式还是技法的运用均达到一定的高度。作品视觉冲击力强,设计精美,并有几件新人作品获了奖。二是有许多曾经获得过全国奖的作者也送了作品,他们的参赛无形中增加了本次展览的含金量,老作者创作经验丰富,作品风格相对稳定,有的作品在原有风格上有了新的突破,不少老作者在本次评审中获奖。

  我认为本届隶书展的作品存在以下不足:

一、一部分年轻作者受当代名家影响较大,以至于形成了当前新的隶书流行时风,从第一届隶书展至这次三届隶书展,这种“跟风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应该引起“警惕”。新隶书流行时风的形成,我认为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是一部分年轻作者心态浮躁,不能潜心从一家一帖入手,忽视基础,抛弃传统。这部分作者急功近利的对待书法,认为学传统,临古人的碑帖来的太慢,学当代名家、学时人来的快,一投稿就想获奖,由此而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当代流行隶书时风,其表现往往是用名家的字来七拼八凑,字体形式东倒西歪,年轻作者互相影响,相互取法,不用看作者的名字,如出一人之手,没有任何传统可言,即便在评选中,刘恒主任一再强调“要注重传统,注重风格的多样化”。 

 二、隶书取法过于单一。除了千人一面的新流行隶书和汉代礼器碑、曹全碑、简帛书,清代的赵之谦、邓石如、尹秉绶、金农隶书之外,其他的汉碑作品很少,石门颂竟然一件也没有。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的书法家和投稿作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取法要高,不要再跟时风,不要再一味的临摹、照搬当代名家,不要急功近利,要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写自己的书法,另外,清代隶书是继汉代后又一高峰,也可以作为其学习的方向,我们书法家和投稿作者要主动拓宽隶书创作领域。

在评奖时,除取法简帛书、汉碑作品获奖之外,本次唯一的学习邓石如隶书的对联能够获奖足以证明清代隶书的可取性,同时也是中国书协向广大书法家和投稿作者传递的一个明显信号。

协会新闻

协会动态

电话: 0791-86269826 传真: 0791-8626982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E-mail: 375469950@qq.com
版权所有:江西省书法家协会 赣ICP备12006084   技术支持汉邦互动